查看原文
其他

悲痛!书画大师陈佩秋今晨上海逝世

美术报 2021-03-22


今天凌晨3点,著名中国书画大师陈佩秋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,享年98岁。



陈佩秋,女,1923年出生,河南南阳人,字健碧,室名秋兰室、高华阁、截玉轩。陈佩秋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、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、上海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、西泠印社理事,也是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。擅长中国画 ,作品有《天目山杜鹃》;《水佩风裳》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;《红满枝头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。


陈佩秋成长于动荡不安的时局,高中毕业时适逢抗日战争,为了响应"科技救国"的呼唤,于1942年入西南联大。基于对艺术的热忱始终未灭,决意转读艺术,并于1944年考入时在重庆办学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。



当时在国立艺专的学生均对西方艺术非常向往,憧憬着西方的写实主义为中国未来艺术发展的唯一途径。然而,陈佩秋却不为同辈所影响,她早已醉心于传统的中国绘画,专注于钻研古代大师的艺术,并深信前人的艺术能启发她的艺术创作。


陈佩秋在国立艺专攻读时期,潘天寿及黄宾虹均是校内院系的教员,她得以随潘天寿学习花鸟画。然而,她认为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,故决心仿效前人步履并追随古代大师之艺术路向。她由宋代花鸟及山水画开始,无论是工笔或写意的风格皆细心探究。


陈佩秋 《春水文禽》


陈佩秋曾在怀念潘天寿先生的文章里提到,艺术之道没有捷径可走,当时她曾做过几次小诗给潘先生,赞有才气,但先生也委婉提出缺乏古文的修炼。之后,陈佩秋便加强了这方面的学习以涵养自己的画品。“天资”和苦功相辅相成,才得以“大有进步”。


陈佩秋认为艺术创造贵乎“新”和“难”。她本身的艺术根基立足于传统,她对创新的观念是相对而言的――没有旧就没有新。她细心钻研国画的绘画元素,用精炼的线条和传统的笔墨,配合启发自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去描绘景象的质感、体积和动感。她认为“新”是要经过知识和技巧的累积,而经验的累积和驾驭技巧是费时费力的,这曲折艰难的过程就是“难”。


陈佩秋 《鸟语花香图》 


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画的继承者,陈佩秋赋予自己一个使命——对传统国画于现代艺术发展的贡献作重新的定位。在钻研传统表现手法后,她细心观察自然万物,专注于表达她对大自然的崭新观感,写她的胸中丘壑。


陈佩秋 《山村新貌》


我们也曾数次邀请陈佩秋来美术报鉴定班上课,历历往事,不少记者和来学习的学员们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

陈佩秋(第一排中戴墨镜)参加美术报书画鉴定研修班


愿先生一路走好!




 编丨ZYJ  转载请注明出处  投稿、广告、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:L215337 

往期专题 (点击标题直达)

端午节:古代的卫生防疫日

赏析丨宋代小品画①:尺素乾坤

吃杨梅,读沈周丨“我爱杨家果,丸丸绛雪丹”

如何创造出好作品

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年名家高研班和创作研修班招生简章

潘小乾绘画作品展: 沿途的风景,清简的日子

走进“魏风堂堂”丨浙大举办“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”特展

绍兴“印”象,等你来刻|“绍兴古城印记”城市印章征集



你“在看”我吗?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